你可以不pick杨超越,但是不要pick咪蒙——《创造101》的8个涟漪
涟漪,通常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,也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。《创造101》播出期间,也就是“风起”的时候,关于这个节目的舆论和争议没有间断过。我只能在节目播出结束的时候,去捕捉水面的涟漪。
注意,保持体面,不要恶毒,以及少图预警。
❶《创造101》并没有能力“重新定义”中国女团
王菊在节目中说过,“有的人说我不适合女团,但是女团的定义是什么?你们手里握着的,是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权力。” 这是大部分人关注到王菊之后获取的第一个信息点。后来你知道了,王菊并没有出道。
定义女团的权利并不握在现场导师的手里,恰恰因为在这样一个依靠票选偶像的节目中,能够定义这个女团的是投票的人——是基于大众审美的,最终的结果事实上是反映了客观的社会趣味。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觉得“为什么某个人那么差、没实力、光长得美还能入团出道”的时候,不要觉得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。
更重要的是,格局放大一点、目光抬高一点,多看看身居高处、获得最多支持的人——她才是代表了更多人的选择。
没有你想的那么糟,是不是?
❷ 这就是一个看脸的世界。但这不妨碍你用其他方法获得成功
在所有针对杨超越的批评里,这是被提到最多的:“一个光凭长相、没有实力的人,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对他人的不公平”。问题就在于,当你承认一个人长得美,就已经承认了一种不公平。
因为长得美本身就已经很不公平了啊。
天生的优势,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带有攻击性的。但我一直想强调的是,不要把自己当成各个层面上的失败者,才有可能意识到:有的人靠脸就能获得喜爱,甚至因此获得成功,而且,这并不是一个低概率事件。稍微做一下研究,你会发现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在职场,好的长相是已经被证明的优势。
这个世界上,有的人赢在起跑线上,有的人直接就生在终点线了——这不是一个绝对公平的世界。认清现实,不妨碍你做、你欣赏、你追求那些努力的人,同样不妨碍你通过其他努力获得成功。
Grow up and take it easy.
❸ 但给你一副好皮囊,你也未必能被人喜欢
美是天生的,但“性格决定命运”。
很多选择用更宽容的态度谈论杨超越的人,会被“定罪”是杨超越的支持者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别人看不惯你并不是因为你不喜欢杨超越或是他们自己支持杨超越,而是因为——讨厌你的恶毒。
在社交网络中,那些 diss 杨超越的人穷尽恶毒的语言,有时候我会觉得这本来就是饭圈的日常,而且很多人事实上是年纪很小、甚至出身都和杨超越差不多的小姑娘。
可以编段子消费一个节目、一个选手,可以恶搞,可以当笑话说,但是无止境地恶毒、选择成为恶毒的人,都有可能罪大恶极。娱乐节目早就结束了,到现在还去恶毒别人的,就是人品有问题。
不支持谁,就是看不惯你恶毒,你恶毒的人比你体面多了,你用来恶毒的时间,别人拿去投票了,别老是“搞不懂搞不懂”的,人家又不是用恶毒拉票,也不是用恶毒投票。
❹ 你可以不 pick 杨超越,但是一定不要 pick 咪蒙
说到恶毒,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两天的另外一个新闻,关于众人哄笑怂恿一名被猥亵的女生跳楼的事,这件事让我更加相信大众之恶。
然后就在朋友圈看到咪蒙最新的推送——
注:截图亦来自朋友圈
以前觉得应该把咪蒙送去精神病院,现在请把咪蒙直接交给公安机关吧。
按照咪蒙的逻辑,“骂人就是尊重”,有那么一瞬间,我都不敢骂咪蒙了,怕被人误会我尊重咪蒙。最好笑的是,骂都骂完了,结果咪蒙最后说“我尊重杨超越,所以我不对她降低标准”。就——你以为你是谁啊?连写两篇阴阳怪气的东西(据说之前已经发文骂过一次了)骂人,骂完连嘴巴边的唾沫都没擦干净,就想跑到天上当天使。👼
有人道貌岸然,警惕。
“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,他们尤其可能会走极端。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成员做什么、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核心人士的时候,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。”——桑斯坦:《极端的人群》
话说回来,我朋友圈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关注咪蒙啊?比如做媒体的同行说,“我关注咪蒙是工作需要”,请问你的工作需要是变蠢还是变坏?
❺ “大家都在看《创造101》”是一个假象,这更像是一场表达盛宴,除了表达你很难发现它为你带来了什么。
尽管该节目全网播放量超过 40 亿次,但很多参与讨论的人连一集视频都没看过(后来有世界杯看,谁还看综艺啊),更别说投票了,很多人是通过社交网络或是营销号了解了这个节目,然后就开始参与讨论——没有参与,却并不妨碍任何人表达。甚至除了几个热门人物,最后成团的另外几个人,估计也没人能认清。
设想一下,以前班里选文艺委员的场面已经足够无聊,现在变成了整个年级在一起选文艺委员即视感……但好的社会化营销也能给大众带来娱乐,能够带来娱乐,是最重要的,撇开社交网络的话题,《创造101》作为一档节目并没有什么意思,可以毫不留情地说,这个节目的营销团队发挥的作用,远远比制作组高得多。
很好的例子是,王菊曾经在一个礼拜里成为热门话题,几乎所有娱乐八卦类媒体都参与了讨论,甚至一度闯入节目局日榜前三名。那段时间里,好像“菊外人”都变成了“陶渊明”,虽然最终的结果(王菊没有成团出道)证实了,当时大部分人都是叶公好龙。想起那段时间,为了蹭热点,我甚至还给王菊“创办”了一本杂志——
后来我都还没来得及发出去,这个话题就变凉了。(是模拟了一整本杂志!我都要笑死了!真的觉得很可惜!)不过,这件事也从侧面预测了,一个靠营销才能赢得关注的节目,包括节目中的很多话题、人物在内,也很快会凉。
类似的,很多人差点儿就因为“大家都去讨厌杨超越”而选择讨厌杨超越,而不太需要太多的关注和分析。昨天我看见两个用户的留言挺有意思的,分享给各位——
“如果可以花钱买 diss 杨超越的票,我会买的。”
“你可拉到吧,喜欢的人你都不舍得砸钱,你就是嘴大方。”
❻ 作为一档娱乐节目,没有人是破坏了游戏规则才站到最后
看一个娱乐节目,很多人喜欢拿自己的职场来做比,“凭什么光会XXX就能混得那么好,难道在职场中……”
有一点需要说明:作为一档娱乐节目,去吸引人、去被人喜欢,是规则内的事情,换句话说,吸引人就是一种能力。所有最终成团出道的人,都具备了这种能力,没有人违反游戏规则。
不要拿你生活中的不服,来验证一个娱乐节目的规则。如果拿低差错率和上班的辛苦程度来衡量你在职场的价值,富士康工厂里加班的工人都可能比你成功。
❼ 投票的人,其实是为自己投票
偶像选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。从前的选秀是在选择自己的偶像、崇拜的人,但现在,更多的人是在为自己投票:也许是从台上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一部分,也许是看到了自己认可的品质和价值——选出来的偶像,是用来标记自己的。
《创造101》提供了数量巨大的标记和样本。从头到尾,《创造101》都在呈现不同的女孩,这里说的是不同,是完全的不同。每个人都不一样,带着不同的故事走上舞台,优点也好,缺点也好,都被目光和注意力检验着,她们自身如此年轻,背后能有多大的人生密度,你要去给她们写一篇深度报道,都未必能写出什么来,并且100 天的时间,你不太可能在她们身上看到明显的成长……往好的方面说:她们还没有被这个世界改变。
问问自己:那是谁被这个世界改变了?
❽ 如图
世界、黑色趣味和明亮内心
乌 | 云 | 装 | 扮 | 者
非常高兴认识你!以下都是我喜欢的
如果你也感兴趣
试试关注乌云吧